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

臺大歷史學報格式踹踹看

原本想介紹資料庫的,但後來想想,引用格式似乎更重要耶,所以先解決這個好了^^" 喔對了,這篇文章一樣是設定大一學生為讀者唷。

目前國內歷史學界,對於學術文章的格式,並沒有取得共識,有點像是各期刊各自為政。雖然大多數的期刊都是以芝加哥格式為參考依據,而產生所謂「傳統文史格式」,但中文資料的處理,特別是標點符號的細微差異,還是挺惱人的。其次,大多數的歷史期刊,「撰稿格式」多交待不清,甚至簡單以一句「參考芝加哥格式」帶過,結果一本期刊裡,若編輯或校對者沒有修改,大概每篇文章的格式都長得不一樣吧。目前我看過「撰稿格式」有交待清楚的,是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》跟《史語所集刊》。若其它期刊也能比照處理,應該能減輕投稿學者(或者他的助理XD)的許多困擾吧。


所以囉~這篇文章,就來列一列《台大歷史學報》的格式好了。《台大歷史學報》的「撰稿格式」,只列了專書、期刊文章、古籍這三種資料類型的基本引用格式。不過由於每期都有史研所研究生負責校對,所以同一期的文章格式通常是統一的。不過...由於不同研究生心中形成的標準不一定一致,所以期與期之間就可能出現差異。其實坦白講,上頭既然沒交待清楚,那麼只要整篇文章的內在是一致的,大致符合芝加哥格式的樣貌,且與少數的明文規定不衝突,應該就是ok的。

回到這篇文章的發文目的。史研所的研究生們大多有校對學報的經驗,所以基本上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標準,畢竟一篇學刊稿的引文量又多又雜,校完一篇功力肯定大增(至於不同人的標準的差異就...)。大學部的學生則沒校對的經驗,但近年許多老師都要求報告要採學報格式,使得學生必須自行翻書查找摸索,然而缺乏對各類型學術資料的基本認知,無法將格式類推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標準,而陷入無所適從的窘境。所以,我的目的,是希望能補齊各種資料類型的格式,以供大學部的學生參考。

我的原則,是以明文規定為本,再參考近幾期《台大歷史學報》(兩三年前的就抱歉了,人是喜新厭舊的嘛XD),取其格式的「眾數」(少數服從多數!)。《臺大歷史學報》採用的是腳註式,就是若文中有引用、或概念是出自某文章,則會在該句或段末插入註解,而註解的文字則寫於該頁下方,即註腳。以下,便先處理當代中文資料的引用的腳註格式。至於文末參考書目格式以及一般撰稿格式,還有最困擾人的古籍格式,唔…下次再說,哈哈。(日韓文格式同中文;西文則是採Chicago 15th A,有完整的出版規範可循)

喔對了,以下大致是以資料類型來分,至於共同作者、譯作、跳頁等,都混在裡面,請多包涵^^”

專書
基本格式:作者名,《書名》(出版地:出版者,公元年),頁碼。
出版項的部份,放在全型括號內;頁碼為引用內容所在頁碼。
例1:包偉民,《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1),頁163。
若引用內容橫跨數頁,則列起迄頁碼。至於連接頁碼的標點符號,不同期用的符號不同(如~、~、-、-),然近幾期都用半型的「-」,故採之。
例2:高明士,《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5),頁488-506。
若引用內容非連貫的頁面,則用頓號分開。
例3:王菱菱,《宋代礦冶業研究》(保定:河北大學出版社,2005),頁46-47、51。
共同作者,以頓號分開。
例4:倪祖敏、張駿德,《報刊發行學概論》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5),頁1。
翻譯著作,由於著與譯性質不同,故作者與譯者以逗號分開,並在作者前標上國籍
例5:﹝日﹞谷川道雄著,李濟滄譯,《隋唐帝國形成史論》(上海:上海古籍,2004),頁216。
若為歐美作者,須在中文譯名後以括號加上原名拼音
例6:﹝荷﹞冉福立(Keez Zandvliet)著,江樹生譯,《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》(臺北:漢聲,1997)。

專書內的單篇文章或編輯著作
基本格式:文章作者名,〈文章名〉,收入編者名主編,《書名》(出版地:出版者,公元年),頁碼。
編輯著作中的單篇文章
例1:游惠遠,〈明代婦女的才藝教育〉,收入周愚文、洪仁進主編,《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》(臺北:師大書苑,2005),頁59-89。
若編者不是人,而是一個機構或小組,怎麼辦?別怕!照抄就是了!
例2:趙國臣、吳述儉,〈人民日報發行工作四十年回顧〉,收入人民日報報史編輯組編,《人民日報回憶錄》(北京:人民日報,1988),頁365。
若參考的僅是圖書中的單篇文章或單一章節,則採此格式。參考多少列多少,不列出未閱讀的部份,也是一種學術誠實。此例中,由於文章作者即圖書作者,故用「氏著」代換。
例3:黃寬重,〈宋代城郭的防禦設施與材料〉,收入氏著,《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》(臺北:新文豐,1990),頁183-224。
若圖書有分冊次...
例4:梁庚堯,〈南宋城居官戶與士人的經濟來源〉,收入氏著,《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》下冊(臺北:允晨文化,1997),頁277。


期刊文章
基本格式:作者名,〈文章名〉,《期刊名》×卷×期(公元年,出版地),頁碼。
有卷有期之例。
例1:張兵,〈望社的形成與詩文化活動〉,《西北師大學報》39卷6期(2002,蘭州),頁36-40。
若無卷次,則列期次即可
例2:盧建榮,〈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〉,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》25期(1997,臺北),頁15-42。
許多簡體期刊,以西元年作為卷次,則括號內的西元年可省略
例3:武志勇,〈論「郵發合一」體制的確立〉,《歷史檔案》2006年3期(北京),頁124-125。
有些期刊不是以「卷期」來編排,如《史語所集刊》,這時照錄就好了。
例4:陶晉生,〈北宋士族婦女的教育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67本第1分(1996,臺北),頁43-59。


博碩士論文
基本格式:作者名,〈論文名〉(學校所在地:校名系所名學位名,西元年)。
例1:顏芳姿,〈鹿港王爺信仰的發展形態〉(新竹: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3),頁112-113。
若是一個完整個章或節,可以這樣處理。
例2:閻鴻中,〈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〉(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,1997),第6章第1節。

研討會論文
基本格式:作者,〈文章名〉(發表於某單位主辦,某某研討會,舉辦地點,舉辦日期)。
例:范家偉,〈漢唐時期瘧病與瘧鬼〉(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,「疾病的歷史」研討會,臺北,2000年6月16-18日)。

報紙
基本格式:作者,〈標題〉,《報紙名》,年月日,版次。
例1:楊雲萍,〈士林文化展出品的臺灣研究必讀十書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41年8月24日,第4版。
若該版次有名稱,則在後面以括號註明。
例2:余國藩著,李奭學譯,〈先知‧君父‧纏足─狄百瑞著《儒家的問題》商榷〉,《中國時報》,1993年5月20日,第39版(人間副刊)。

未出版的研究報告 
基本格式:作者,《報告名稱》(某某單位委託或補助,計畫編號,未刊,西元年)。
例1:李文良,《「田園之主」:清初臺灣的地方行政管理與社會》(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,NSC 96-2411-H-002-013-MY2,未刊,2009)。
若沒計劃編號則省略之。
例2:林玉茹、劉益昌,《水堀頭遺址探勘試掘暨舊麻豆港歷史調查研究報告》(文化建設委員會、臺南縣政府文化局委託,未刊,2003)。

網頁文章
唔…這部份很麻煩,目前引用網路資源的文章並不多,而且每篇的格式都長得不一樣。以下,是參考芝加哥格式,試擬的格式。基本上網頁文章的必備資訊為網址及檢索日期。
基本格式:作者,〈文章名〉,網站名,網址(檢索日期)。
例:甘懷真,〈穿華服的比較可怕〉,甘懷真的歷史教學與研究,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kan/note/litouki.html(2009年12月10日檢索)。

網路資料庫
基本格式:資料庫名稱,網址(檢索日期)。
網路資料庫的話,網址列首頁連結就好。因為資料庫查詢到的結果頁面非固定網址,而且會是很長很長的一串...。
例:中央研究院宗教調查資料庫,http://140.109.128.168:8080/religionapp/start.htm(2009年12月10日檢索)。

若是第一次引用,須按前述格式著錄。若同一篇文獻第二次引用,則只需列作者、題名、及頁碼,出版項可省略。
圖書之例:戈公振,《中國報學史》,頁299。
期刊文章或學位論文之例:陶晉生,〈北宋士族婦女的教育〉,頁45。

呼...終於弄完了,好開心>"<
剩下的就...科科,看哪時會再突然認真鬼上身囉XD

喔對了,提醒一下,這格式在歷史系的課都可以用。但如果是外系的選修或通識課,則建議採用APA格式比較安全。APA是社會科學界通用的格式, 且有學者將其譯為中文,雖然不同學者譯的還是有些微差異啦...。大家可以參考臺大圖資系謝寶煖老師的部落格,或者市北師林天祐老師的文章

就降啦~

4 則留言:

JOKU 提到...

很詳盡的格式,不過我覺得新史學的格式比較簡單,另外請教版主關於Blogger的問題。

就是「回應意見」要怎麼把它顯示在右邊的框架中。因為看過很多使用Blogger的人都沒有最新回應,所以想請教版主,謝謝您。

JHksem 提到...

其實新史學一樣屬傳統文史格式耶,只是標點部份與臺大歷史學報有些許差異。但對於圖書章節、學位論文、網路資料等,一樣沒有交待。然而這些是近年大學部學生常會引用的資料類型,才會讓學生無所適從。
另外回應管理的部份,我約略記得當初好像申請了某網站的feed管理功能,然後在網誌上掛上該網站提供的語法,前前後後又摸索了好久修改語法才弄出現在這個樣子。偏偏最關鍵的提供feed管理功能的網站,我就是想不起來...。
我剛才上網搜尋了一下,找到這篇文章,可以參考看看囉。
http://0rz.tw/jtbO0
希望有幫助^^"

JOKU 提到...

我把Blooger的「最新回應」用好了,謝謝版主。

Eric Liu 提到...

不知是否為原始宗旨,不過此頁在過去十餘年來,儼然成為學報標準格式外的另一「標準」,更幫助了無數歷史系學生,這實在居功厥偉!